【生態作為動詞】第35屆義大利阿索洛國際藝術電影節主題影展/【Eco as A Verb】 35th Asolo Art Film Festival Focal Theme Video Exhibition
【生態作為動詞】
第35屆義大利阿索洛國際藝術電影節主題影展
策展人:楊衍畇
【Eco as A Verb】
35th Asolo Art Film Festival Focal Theme Video Exhibition
Curator: Yunnia Yang
時間: 2016. 09.10 (Sat.) 18:00 /09:14(Wed.) 18:00/ 09.17(Sat.) 16:30 / 09.18(Sun.) 14:00
地點: Duse Theater, Asolo, Italy
【Eco As A Verb】意為「生態作為動詞」,多半人都知道要環保愛地球,但知行之間天差地遠,這些喚起生態意識的紀錄片或當代錄像,並非是要掀起另一番環保社運,而是從每位觀影者從觀影的感動中思考自己能為我們的大環境做到甚麼可以小小改善現狀的愛護生態行動,無需串聯、只需感動與行動,儘管這項「生態即動詞」的想法在本屆義大利影展提出,卻希望能漸漸擴及全世界。生態主題影展包含「生態創意」、「生態啟示錄」、「生態鏈」、「生態神話」與「特別聚焦:舞蹈生態系」五大類生態子題。
生態創意
面臨資源耗盡、生態浩劫,以創意自豪的人類又能如何翻轉生存劣勢?如海底美術館的「蔚藍天使」為珊瑚礁找到棲身處優雅續命,「二手風」傷感地隱喻末日後倖存的幸福是在一片無情荒地仍能找到對絕美自然的回憶與想像。正向能量的轉念是當代人類必持的生存態度,好比「城市按摩:美麗的髒泡泡」藝術家以創作施展煉金術將公車廢氣轉化成美麗泡泡。
生態啟示錄
人類對烏托邦願景總是不自覺地陷入一種危害生態的泥沼中,「再生/未來非未來」、「阿卡迪亞」、「顛倒世界」三部影片的情境設定皆是人類為求進步舒適所犯過錯已無法補救,因此「再生」並非是新生,是對未來生命存在的恐懼與悔恨,隨著「阿卡迪亞」長鏡頭揭露了人類所想像桃花源的殘酷真實,看似荒謬的「顛倒世界」暗示生態反撲的力量,若是人類過於自視高等、濫用權力,不顧嚴重被扭曲糟蹋的生態,這惡果的代價可是難以想像。
生態鏈
“Ecology”希臘字源有「家」涵義,人與內外在的家、家人和諧共處,會滋養自身豐富生命,若抱持佔有剝削心態,最終這個家反被自我摧毀,想再重建家園已悔不當初,八部影像作品將重新省思人類文明與生態倫理的關係。
生態神話
透過神話詮釋人類的理性與感性、現實與狂想,人類亦會與所遭逢的自然與文明進行一段神祕對話,轉化成新的神話。「風暴意象」反映著特色文化不斷簡化為普遍性符碼的全球化隱憂現象,抹除或扭曲文化特色對該文化生態無異是一種死亡。「未央」則是以台灣夜市文化隱喻為生猛有力、卻吞食消耗的龐然大物,猶如尼斯水怪奇觀式浮現眼前,仿彿人人過度縱慾享樂,內在的蟒蛇不但吞噬自己亦耗盡生態。「雖死猶生」是指人類面對死亡具有一種覺察周遭生態變化的再生符號,以愛與想像無止息地創造生命神話。
特別聚焦:舞蹈生態系
將生態思維融入當代舞蹈的編創概念,台灣首推舞蹈生態系創意團隊 (Dancecology ),成立於2009年的新型態複合式展演團體, 藝術總監彭筱茵運用生態系中「循環、共生」的概念, 創造特殊有機律動,透過跨領域藝術的形式, 期望和觀眾一起體驗與環境、空間共生的美學。2011年第30屆阿索洛影像藝術節所呈現的「時光蔓舞」將舞蹈的能量遍布古城,猶如植物生長的力量與自然自成一個的美感相映,深獲影展觀眾與當地居民喜愛。今年第35 屆紀念周年,舞蹈生態系將生命色彩的隱喻體現在新作「流色山水」作為影展開閉幕表演。此外,自2012 年舞團創作延伸到舞蹈影像,持續將生態關懷意念融入在影像中,本屆影展亦將呈現舞團六部舞蹈影像作品。
【生態作為動詞】 預告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t8bdMZS7jY
A. 生態創意(Eco Creativity)
1. Angel Azul ( 蔚藍天使)
Marcy Cravat|USA|2014|72min
本作探索以創意解決環境困境的藝術家Jason deCaires Taylor創作之旅, 由真人翻模的雕塑形成人造珊瑚礁。每當受到水藻侵襲,專家提供珊瑚礁瀕臨危險的事實與解救方法。影片引領觀眾思索人類與這美麗珍貴生態系統的關係。
2. Second Wind( 二手風)
Sergey Tsyss|Russia|2012| 5min 50 sec
本片企圖解決一個難題-以微形式顯現行星的悲劇命運,或許這是為何影片無言,僅有主角的絕望吶喊,他被迫活在一個死寂自然的孤立狀態,而就像一位魯莽的詩人,每日對乾燥微風與罐頭花朵朗讀其純真詩句,這首詩既無語詞亦無韻味,只有陣風,二手風。
3. 城市按摩:美麗的髒泡泡|崔廣宇|Taiwan|2012|7 min56sec
在這個行動紀錄裡,我製作一個利用汽車排氣來驅動的泡泡機,目標是要把一輛輛載著乘客的公車變成了靠著廢氣運轉的行動泡泡機,透過車輛在城市中的來回穿梭、摩擦出一個包覆著骯髒空氣的美麗假想。就如同充斥著我們日常生活的其它事物一般,我樂觀地將這不完美轉化、粉飾成為一場夢幻的街頭泡泡秀,同時透過這個象徵性的對比在提問著,我們眼前這個被漂亮說詞所包覆的當代生活背後,到底是什麼在塑造和驅動著我們的生活?而我們是否還有能力去想像,甚至創造自己與這些生活系統的關係。
B. 生態啟示錄(Eco Apocalypse)
1. 再生:未來非未來 |張徐展|Taiwan|2010|5 min
我嘗試利用動畫可以完全虛構的形式去創造一個完全假造的未來型態,本作是對應一段時間的台北正在高頻率進行城市改造 ,對我來說都市更新就像是人們對未來充滿了憧憬、遠景及幻想,想像創造更美好的世界景觀而去執行的一種行動。但在社會的資本主義架構下,都市更新這項計畫已經逐漸變調,人們越來越貪婪試圖將更老舊的文化建築當作是資本在買賣起建更大的現代建築,其實這只會加速的消耗這世界能量,製造出多種短暫的快感,於是我創造了一段都市更新後的未來面對未來的生存地獄。
2. Arcadia(阿卡迪亞)
Rick Fisher|Canada|2014| 4 min 52 sec
影片提問一個亙古問題,人類努力創造完美生活環境,在地球自然資源有所限制下維持我們所選擇的生活方式,是否有其黑暗面? 某人的烏托邦想法卻是他人的夢魘…。
3. Inverso Mundus(顛倒世界)
AES+F|Russia| 2015|38 min
「顛倒世界」以中世紀嘉年華荒謬場景隱喻當代生活的片段,人物從荒誕的社會烏托邦場景出場並交換面具,從乞丐變成富人、從警察變身小偷。都會美男的街道清道夫以垃圾洗滌城市,女檢察官在IKEA式結構體上折磨男性,小孩與老人在打跆拳賽。「顛倒世界」是將奇想怪獸視為寵物、將末日當成娛樂的世界。
C. 生態鏈(Eco-Human Chain)
1. Fashion To Die For(為時尚捨命)
Lynn Estomin|USA|2015| 5 min38sec
彩色線軸不斷旋轉,布匹與人們亦不停竄出,成衣工人與機械狂亂運行, 搜救隊與家屬心急尋找,在 Ritsu Katsumata縈繞不去的樂聲中,影像控訴違反人權的全球紡織業。
2. Solastalgia(另一種鄉愁)
Isabelle Hayeur|Canada| 2014|14min45sec
Solastalgia 是由環境哲學家Glenn Albrecht所提出的概念,定義一種因我們今日所經驗的動盪轉變所造成的不安感。這是當我們仍在家所可能感受的思鄉病,而我們所熟悉的環境卻如此陌生。 當前,這種失落狀態在高度發展壓力下似乎非常普遍,處於人類世使我們被世界人口增加、氣候變遷、生態系統改變影響,這可能是一種潛藏於全人類生命的不幸形式。
3.entro(SCO)py(內視鏡)
Marie- France Giraudon|Canada|2015|15min50sec
本作以受全球暖化影響的冰河深處為錄像經驗,以內視鏡探測人體器官的方式,攝影機機身滲透人類通常無法容身之處,因融化而弱化、無法接觸的地方。影片既引發了實質挑戰,也喚起一種重新組構的想像經驗,無法預料的結果擴展形上之旅的範疇,提供觀者以生態觀點重新詮釋本作。
4. The Vision Within(內在視界)
Michael Snyder| Peru, Brazil| 2014|37 min59sec
本片是關於一群深入亞馬遜河流域心臟地帶的學生與古代「夢文化」相逢,當他們返家,必定尋找方法去融合自身經驗於為自身內在視野與地球未來努力的生命中…探索我們內在視野能扮演影響社會覺醒、環境永續的批判角色。
5. The Messenger(地球的信差)
Su Rynard | Canada| 2015 |90 min
鳴禽類是鳥類中最多的一種族群,牠們有發達的發聲器,能與同類溝通。而人類恣意妄為的發展導致氣候快速變遷,鳥類無法適應,連人類也難逃地球的反撲,必須付出慘痛的代價。 紀錄片以一種藝術的方式拍攝我們週遭的鳥類,突顯出人類如何掠奪鳴禽的棲息地,並且點出我們忽略的事實,人類正逐漸失去對地球的掌控,以及這些自古以來、長久相伴的生物。
6. COWSPIRACY(乳牛陰謀)
Kip Andersen& Keegan Kuhn| USA| 2014 |91 min
「乳牛陰謀:永續性秘密」 是一部獨創性的環境紀錄長片,導演無畏地揭露當今對地球最具摧毀性的產業,並調查世界頂尖環境組織為何過度懼怕談論它。
7. POVERTY, INC. (貧窮公司)
Michael Matheson Miller|USA| 2014|95min
西方定位自身為發展的主角,引發高達幾十億美元鉅額的貧窮產業— 良心事業未曾更好 ,然而結果卻是悲喜參半,有些狀態甚至很具災難性,開發中世界的領袖所發出要求改變的聲音日漸有影響力。
8. How to Let Go of the World: and Love All the Things Climate Can’t Change
如何放手這世界,愛護氣候無法改變的一切
Josh Fox|USA| 2015|127 Minutes
以「天然氣之國」(Gasland)提名 奧斯卡的導演Josh Fox 繼續以他個人風格調查我們世界從未瞭解的最大威脅-氣候變遷,行跡遍布12國6大洲,影片表示阻止最壞結果可能為時已晚 ,或是現在才問什麼是氣候變遷無法摧毀的? 什麼是我們內心最深刻的,而災難無法帶走?
D. 生態神話(Eco Mythology)
1. Imago Typhonis(風暴意象)
Albert Merino︱Spain︱2016︱10 min
本片是關於一個奠基神話的故事,假設有出自我們己身的指涉對象之他者, 神話如何以環境感知切入一首Fernando de Valverde 所寫關於玻利維亞的Copacabana神殿的詩,應用比較古希臘神話以詮釋安地斯神話 。使用自身指涉物來解釋他者,我們能自問假如我們或許試著以奇怪方式談論自己。這項努力被認定會失敗,因為這兩個宇宙是矛盾的。「風暴意象」是反映假定自身為他者的不可能性,並思考不同想像間採不同挪用策略。
2. Insatiable(未央)
劉肇興(導演); Rachel Weaver(配樂)︱Taiwan︱2010︱ 10min
「未央」是由十多張台灣露天夜市的拍攝影像所組成的,該視覺策略採用融合微觀與巨觀視角,街燈與往來的行人轉化成龐然生物,如蛇似龍,甚至像巨大的腸子。
3. Muerte es Vida (Death is Life)雖死猶生︱Ali Alvarez︱United Kingdom︱ 2015︱ 68 min
本紀錄片是關於生命、死亡與自然的關連,七個人從加拿大到墨西哥帶著一絲希望尋訪一度消失的帝王斑蝶,導演與這些人相遇並觀察每個人如何處理自身的失落,微小到蝴蝶的生物如何能改變他們生命中最暗黑的時刻。
E. 特別焦點: 舞蹈生態系(Special Focus:Dancecology )
1. 撞! ︱ 曾煥炘( 導演), 彭筱茵 (製作&編舞)︱Taiwan︱2014︱3 min 03 sec
「撞!」不打,不相識。 靈感取材於自然界動物或昆蟲對於領域性的行為表現。本片拍攝於北美最大的濕地保護區邊界。
2. Pulse in Dead Hearts︱ 曾煥炘(導演), 彭筱茵 (編舞)︱ Taiwan︱ 2016︱ 5 min 36 sec
在崩毀的後工業時代重建連結的漫長過程。當人類大腦神經元完全錯亂與斷裂,滿地是工業廢棄物,空中迴盪無盡的工廠機器噪音,不正常的電流脈衝仍控制著人類軀體,會動卻無法思考,只剩下本能,我們稱此狀態為殭屍。不知過了多久,一個積滿灰塵的舊圖書館裡,世界僅存的一對神經元,突然接上訊號,出現一段…爵士舞?神經傳導物質如病毒一般散播在空氣中,殭屍們甦醒了,如鯊魚嗜血 般帶著全新慾望,盡其所能”就是要”完成一段很帥的爵士踢踏舞,而且”就是要”比旁邊的人帥。隨著舞動,大腦能量逐漸恢復飽滿,殭屍們無意間撿起地上的書,翻著,什麼是好奇?何謂思考?一陣淡淡的花香傳入鼻中,突然感覺想起過去的還是未來的一些什麼…
3. 膠裝人生︱彭筱茵(導演&編舞)︱Taiwan︱ 2015︱ 2 min 40 sec
《膠裝人生》中,一個尋常如你我的人物,和他產生的塑膠垃圾,在自我的空間裡對話,共舞。製造、使用、壓縮、丟棄(回收、再製?),人塑造了回收垃圾的一生。在這「回收」的循環裡,人與廢棄物之間持續填滿被掏空,共存再捨棄,如浪潮般不可抵抗地在生活中來來回回。無用的膠樽彷彿人生的寫照,到底人與物該如何自我循環再用?
4. 膠著人生︱彭筱茵(導演&編舞)︱ Taiwan︱ 2016︱10 min26sec
我們重覆,我們回收。在這「回收」的循環裡,人與廢棄物之間持續填滿被掏空,共存再捨棄,如浪潮般不可抵抗地在生活中來來回回。
5. 蔓。重生 ︱ 舞蹈生態系創意團隊 製作︱ Taiwan︱ 2016︱6min03sec
藤蔓扎根入百年枯樹
無止境地攀爬
當嫩芽新生
是樹?是蔓?是共生關係
又一個生命的輪迴的開始
6. 舞蹈‧生態系尋根之行︱ 曾煥炘(導演)︱Taiwan︱2013︱ 30 min 26sec
這是一部關於新生代編舞家 彭筱茵 於2012年獲羅曼菲獎學金支持,與其團隊「舞蹈生態系創意團隊」遠赴澳洲坎培拉Mirramu Creative Art Centre進行深度交流與創作,並參與當地夏至慶典演出的紀錄片。
「2006年,第一次在北藝大遇到伊莉莎白‧陶曼老師,短短三周的創作課程,大大刺激了我的身心。當Liz老師得知我大學的農藝背景,她很興奮地說要送給我兩個字:”Dance” and “Ecology”。從此,牽引了我人生的道路,改變了我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