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創工會在本次論壇劇場當中選擇藝術行政作為主題,一改過去《請問,有沒有便當?》探討的是表演藝術當中的簽約問題,從距離一般觀眾、劇場界比較遙遠的視覺藝術行政切入,對工會、演員、導演、觀眾來說都是一大挑戰,因為對於這群人的陌生,不同場館也有生態差異,都會讓主體輪廓不見得清晰。
而藝術行政跟普通公司的行政有何不同?也是我們不斷在反問自己的部分,僅能藉由一個美術館工作人員的日常,將公立場館體制內的約聘雇、派遣、勞務標案的同工不同酬的問題點出,在工作分配不均、工作項目不合理、工時過長造成的身心壓力等狀況下尋求突破,但這點真的很難找到一個一刀斃命的解決之道。
一部分也是要闡述在結構中,行政人員常常不被看見,如在視覺場館舉辦展覽成功仰賴他們的協調、業務聯繫、佈展,但他們的名字往往不會出現在展覽上。
勞權論壇劇場當中最重要的是觀眾的參與與回應,以及如何設身處地思考其中發生的問題,參與觀眾中的藝術行政人員,會很注重工作效率的問題,也會質疑場館的工作規劃、驗收標準,對於實際工作的加班、不合理要求,都有一套自己的解決之道,同時也提出工作規範化的SOP,或是列出一些注意事項,場館重新認識勞基法等方式,以杜絕此類事情的再次發生。
一般觀眾則是會在認識場館工作內容上就會花很多時間,而在討論上會回到個人的勞動經驗去理解,也是想要解決過勞問題,看是要去跟標案公司如何爭取權益,也要評估自身身體狀況,確定自己要繼續工作,還有要爭取補足人力缺口,以免過多業務造成壓力。
藝創工會在劇場結尾都會提及文化部3月發布的《文化藝術事業應遵守勞動法規指引》,這份主要是在重申文化機構必須遵守勞基法,只要有僱傭關係就是要遵守勞基法,不該用各種方式去規避雇主責任,而且在這些場館都要有勞資會議,讓勞工有空間去協調勞動條件,也將勞動契約寫清楚,以保障勞資雙方。
《請問,可以下班了嗎?》想開啟關於藝術行政的對話,這藏在結構問題下比較難以述說的部分,也感謝觀眾這麼絞盡腦汁的想方設法,努力地去解決藝術行政的困境,這樣的練習與討論,也讓工會秘書處與演員們在對話中都收穫頗豐,也期待下次再與觀眾相遇,開啟另一場討論與對話,讓大家的勞動都能被合理對待。







